第八届“十佳大学生”风采录
发布单位:理学院        浏览次数:11301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8日

无憾的过去铸就无悔的未来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付国庆

 

在“十佳大学生”等一系列荣誉的包围下,记者见到的付国庆,却是一位朴实、平易近人的邻家大哥哥。我们的采访,就在他温暖的笑容与拉家常般的讲述中展开。正如认识他的师弟师妹们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付国庆是个绝对的好人,对别人提出的求助总是慷慨地提供帮助。

 

从高中时起,喜爱物理的付国庆就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2006年,他坚持报考了哈工大(威海),虽然他最喜欢的光电专业没有在家乡招生。因此,从大一起,付国庆就兼顾双专业的学习,大二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成功转入光电科学系。在学习过程中,他了解到国内外光电行业的巨大差距,经常听到大家对国内光电前景的怀疑,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将来要让中国在光电领域不再受制于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转专业后的第一个学期,付国庆又以94.7分的成绩取得专业第一名。晚自习后回到宿舍中,他几乎从不熬夜,总是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有足够的精力学习。

 

大三时,付国庆组建了一个5人创新小组,希望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他曾经连续几天坐三四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买零件,然后回到学校通宵做实验。那一段时间经常感到疲惫和厌倦。面对枯燥乏味、失败打击对理想的侵蚀,是放弃还是坚持,痛苦的蜕变后,他选择勇往直前,并最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获得山东省机电创新大赛二等奖。为了尽早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他参与了太赫兹波研究项目,并在核心期刊《物理学报》上发表了论文;此后他又独立写出了2篇第一作者的英语论文。执着与勤奋为付国庆赢得了累累硕果,他放弃保研外推到清华大学的机会,却得到了多所美国优秀学府的录取通知,并已经被世界排名第51位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录取为电子工程系博士研究生,且获得15,000美元的奖学金。

 

采访接近尾声时,付国庆表示很高兴能获得“十佳大学生”这项荣誉,同时又感到了巨大压力。他说:过去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化压力为动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十佳大学生”,也只是对他过去努力的一种肯定;而未来,等待他的是新的征程。拥有这种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精神的付国庆,留给过去的,是无憾;期待将来,将是无悔。    

           ·学生记者  宋淑君 张冰 郭光/文·

 

 

我的大学  我的奋斗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高玉乾

 

夏日威海的傍晚清风习习,高玉乾坐在我们中间,为我们讲述她的大学生活,整个过程她一直微笑,好像她是我们相识很久的朋友。

 

高玉乾,这个刚到学校时自闭、不善言谈、消极悲观的女孩,第一次摸底考试只有63.5分,但是她在仅仅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生命的完美蜕变,成为众人艳羡的北大研究生。

 

摸底考试的惨败,让高玉乾意识到未来的四年将不是一次轻松的旅程,于是她开始沉下心来研读群书,广撷众采,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谈到英语口语,她坦言,这是对本性羞怯的自己的一个巨大挑战。课堂上,外教请她发言,还未张口,她竟已脸红,有时自己上台演讲会急出眼泪。但是在刻苦的努力下,她进步飞速,并于200710月参加了戏剧表演小组,自创剧本“The Play is Driving Us Nuts”在学校公演,获得同学一致好评。她还一次性通过上海市高级口译笔试,并在2009年威海国际渔具展中担任翻译,用自己所学的英语和德语为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外商进行志愿服务,锻炼了自己的实战能力。20094月,她作为学院优秀学生代表,在英语专业任实习教师,更是获得众多院系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在积累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后,她开始加强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200810月,在英语系黄宇洁博士的指导下她组成了“福克纳研究小组”,并担任组长,负责指导各位组员的研究方向。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编辑完成《论文集之威廉·福克纳》,初步感受到了学术研究上的成就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刻苦勤奋的高玉乾连续3次获国家奖学金、连续3次获一等奖学金。三年来,她的名字始终倔强地刻在全校最高奖学金的光荣榜上,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对于学生干部,高玉乾的理解是:就是要想在同学心中,做在同学前面。在三年的时间里,她从一名部员,到部长,再到校学生会副主席,从组织小型活动如外教讲座,到影响全校的校园吉尼斯、感动校园,从赴辽宁丹东实践团的一名懵懂队员,到“小Q计划”的团队财务总监,再到赴贵州实践团的队长,多年的学生干部经历,见证了她的蜕变。

 

虽然很忙,很累,压力也很大,但是她始终坚守一个学生干部应有的素质:负责、踏实、认真,不推诿、不放弃。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哈工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三好学生”,这么众多的荣誉就是对她这个学生干部的最好的肯定。

 

每个暑假,当别人在家享受轻松惬意的假期时,她则在全国各地奔波,在实践中磨练直击长空的勇气。07年暑期赴辽宁丹东实践,她初次体会到外面世界的广阔和实践的重要意义;08年暑期赴大连实践,她和队友们历经180多个日夜奋战,从全国60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的优胜团队,获得36000余元的项目资金;2009年暑期远赴贵州赤水支教,她团结来自8个院系的22名老师、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募捐,共募集善款15000余元,支教248节课,用爱心和行动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带来希望。她带领的实践团因此荣获省级优秀实践团,她也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践个人。20101月,已经被北大录取的她依然没有停下忙碌的生活,而是只身赴北京任实习编辑一个月,负责出版考研考博书籍数本,在实践中夯实了知识基础。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恰巧碰到了高玉乾的外教老师WayneWayne朝我们笑着说:“We are very proud of her!” 三年的寒窗苦读,三年的梦想追寻,她成为外国语学院历史上第一位保研至北大的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成为老师和同学的骄傲。我们真诚地祝福高玉乾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用自信的微笑书写人生的新篇章,继续追寻着外交官的伟大梦想!

 

·学生记者 华少路 刘煜超高玉苗 邵涵乔/文·

 

 

想做就做  努力做好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李绍前

 

四年前,带着一个男生对机械的好奇,带着一个少年对未来的理想,李绍前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在进入大学前他就为自己定下目标:要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名优秀的当代大学生。四年后的今天,自信勤奋的李绍前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成为了哈工大(威海)第八届“十佳大学生”,并保送至校本部读研。

 

初入大学校门,李绍前也像很多同学一样,并不清楚未来的选择,四年后,是考研,就业,还是……面对种种选择,他也曾有过迷茫,但是他发现“今后不论做什么都要求专业技术基础扎实”,于是他四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松。平时只要没事他就会去自习室、实验室,他觉得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他坚持上课时认真听讲,因为这是获取知识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前做好复习。正是他踏实努力的学习态度成就了他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大学中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

 

一直喜欢机械专业的李绍前将兴趣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在竞赛与科研的路上屡获佳绩。2008年暑假,李绍前参加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获成功参与奖;2009年,李绍前参与的“基于制冷设备的热泵型节能热水器”机电大赛作品获得了山东省一等奖,同时论文《基于制冷设备的热泵型节能热水器》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济南大学学报》。在大三下学期时他进入我校机器人研究所,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李绍前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系统的锻炼和提高。李绍前还参与了全自动家用酿酒机的项目开发,负责其中的结构设计、酿酒工艺设计、后期调试等工作。现在该项目基本完成,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并且将要在上海世博会安徽周中展出。

 

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奋斗,是他一直努力向前的动力之一。坚持不懈,不言放弃是他得以成功的另一秘诀。李绍前认为,比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作品做不出来了,即使只做了一半也要去参加比赛,要敢于面对这个现实,无论做成什么样子都没关系,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

 

李绍前还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在他担任船舶工程学院及土木工程系团委学生会主席期间组织的“船载爱心,传播希望”爱心募捐活动,资助了威海初村小学的2名贫困儿童完成义务教育,让生活暂时困难的孩子感受到大学生送去的温暖。他还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了宣传google“益暖中华”项目、组织中国(滕州)第五届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志愿者活动、参加船舶学院赴北京实践团等活动。

 

对于未来,李绍前想在前进的路上再去寻找更高更远的方向。相信一直“想做就做,努力做好”的李绍前一定可以用努力与勤奋,用兴趣与坚持为自己走出一段无悔的青春之路,为自己谱出一首昂扬的青春之歌。

 

              ·学生记者  侯佳彤 孙迪奥 李臻/文·

 

 

为了梦想  为了明天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余健伟

 

我的理想只有三个字:“活得好”,活得好就是正直地活着,或者说正确地活着。恪守原则,认真做学问,踏实做创新。

                                  ——余健伟                                 

余健伟2006年毕业于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并于当年考入哈工大(威海)计算机专业学习。18岁高中毕业那年,语文老师送给他一部DVD动画片《thumbs up》,大概是说做男人要敢担当,敢作敢为,找准自己的契合点。这部动画片所传达的精神,在余健伟的大学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只要细心去发现,就会觉得最基本的问题里蕴含无穷的道理。”学习中,他始终将最多的时间交给自习室,但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去发现隐藏在课本之内的闪光点。余健伟认为,参加课外学术活动和学习是不矛盾的,只是要做好就要比别人做得多,比别人肯吃苦。“想想自己510年后要从事的工作,现在就可以并且也应该做些准备了。”这也是他课外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他说体验过程很重要,一件事,如果不去尝试,很难知道背后藏有的意外收获,如果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要努力做到最好。

 

求“真”求“善”,是余健伟追求的做人做事原则。在他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为了获得高分而在考前投机,或者考试中作弊;没有为了获得奖项,而对答辩老师浮夸竞赛作品指标;没有为了通过审核,而在论文之中伪造实验数据;没有为了赶交稿时间而在书中抄写其他作者的内容;没有为了获得项目批准而在申报中弄虚作假。采访中他一再强调其实自己很平凡,他所做过的事情,只不过是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大学四年。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大学期间平均成绩90.6分,5个学期获得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哈工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其科技创新作品荣获“ZLG”杯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09年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全国三等奖、0911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世博会专项竞赛国家二等奖等等,并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访中余建伟谈到自己最大的业余爱好是读书,他说在众多思想家对这个世界的赞扬和抨击中去找寻自己的位置,开阔自己的视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在大学四年中,他多次组织班内活动、院系活动、参加院辩论队、参加“挑战杯”竞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编教材、发表论文,在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方面收获了很多很多。作为一名十佳大学生,他没有丝毫的自傲,而是多了份谦虚;他没有什么感人的格言,只有脚踏实地、知难而进的行动。

 

“不虚美,不隐恶,勇敢淳良。”这句话是对余健伟最恰当准确的形容。

 

·学生记者 李玉倩 程宏升远贵良 岳立群/文·

 

 

 

心在远方  路在脚下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刘裕良

 

 

刘裕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十佳大学生,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07级学生。从国家奖学金到“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二等奖,从哈工大三好学生到十佳团支部书记,从团支书到辅导员助理,他在工大的舞台上书写着自己别样的大学生活。初见刘裕良,记者就被他谈笑间所流露的气质与风度所感动。

 

“别样的成功,有别样的路”。作为工科大学的学生,刘裕良不只是待在实验室和自习室。闲暇时,他也会屏气凝神,挥洒笔墨,把自己的心浸入宁静致远的书画中去,眉宇间流露出工科大学生少有的人文气息。入学三年来,他心态乐观,积极向上,认真努力,刻苦钻研,恰当妥帖地处理好课业学习、科技创新和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自身素质。

 

“从底层混起,自己要先有底”。在高中担任三年班长的他,来到大学却没有竞选任何班委职务,因为他要尝试一下做“平民”的感觉。他说,在底层才能更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更清晰地看清未来的方向,才能做到心里有底。大一上学期,他在努力学习中平稳度过,和同学一起制作工数答案挣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下学期,他积极投入科技创新这一散发神秘气息的领域。科技创新让天性爱玩的他更好地开拓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大一的他跑去听大三的单片机课,大三学长发觉后,被他学习的热情深深打动,决定给予他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就这样他走上了科技创新的道路。

 

“不必去模仿别人,坚持走自己的路”。没有一直平坦的路,成功贵在坚持。他告诫我们,永远不要去模仿别人,别人取得的成就再好,他走的路或许并不适合你。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并坚持走下去!他风趣地说:“大一就该迷茫,迷茫证明你在思考,也只有经历过迷茫后才会有柳暗花明,拨云见日后才会豁然开朗。”

 

“三人行,必有我师”。自信而谦虚的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断学习身边的人才能更好地升华自己。采访过程中,他一直提及队友黄之燊和魏强。他说,他们都有自己的强项,和他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让他提高了很多。同学和朋友间只有相互学习才能共同进步,自己一个人是很难提高的,我们要不断向身边与自己最相近的人学习。

 

“奇迹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创造的”。人们都喜欢见证奇迹的时刻,却忽略了创造奇迹的辛苦。他创造的也许不是奇迹,但他所付出的辛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保证专业成绩前三名的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有如此成就,这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有时,他在实验室连续工作几个通宵,眼睛都熬出了血丝,他还会坚持,直到作品成功。在其他同学还在无所事事地沉溺于网络游戏时,他却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在实验室里刻苦钻研。他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奇迹,就自己创造一个。

 

“拿出点成绩才有资格教育他人”。虽然他现在的成绩已令我们钦佩不已,但他一直说自己做的还是太少了,想做点成绩还得下功夫。我们向他请教经验时,他笑说,得拿出点成绩才能有教育他人的资本。他现在的目标是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突破,成为专业型人才,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知识。他现任班上团支书,曾任电气学会、书画协会副会长、辅导员助理,他是老师、同学们心目中的工作能手。

 

“未来想做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刘裕良说:“我想当教育家,毕业后我会广泛接触社会,毕竟只有经历过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我要通过自己微薄的努力来启迪别人心智,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再让他们一代代传递。”三年的努力铸就了他现在的成绩,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他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不竭动力。

 

心在远方,路在脚下。刘裕良将继续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校训,坚定、从容、自信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学生记者 罗凤阳 黄向超苏文圣 董静 史婷婷/文·

 

 

 

 

人生就像滚雪球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余萌

 

初见余萌,会很容易被他恬淡的气质所打动。这个生于荆楚大地上的女孩儿举止文雅,言语温柔。她来自06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曾获得5次一等奖学金、2次国家奖学金,担任过词汇讲坛社团宣传部部长,曾被评为哈工大“三好学生”、哈工大优秀团员,科技竞赛中也曾获得2次山东省特等奖、1次国家二等奖、1次国家三等奖。还曾分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MEMS中心、哈工大(威海)微电子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参加过高水平的工程实践。

 

说起人生理想时,余萌有一个朴实的答案:拥有一个幸福家庭,生活美满。这样的一份简单体现出了十佳大学生光环背后的朴实。毋庸置疑,她是学业上的佼佼者,但更为重要的是她还是怀揣着纯真的年轻人。余萌身上有着南方女孩儿所特有的淑婉。从小到大,她始终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她有一套自己心目中“优秀的女生”的标准:自信、阳光、好人缘。余萌信奉巴菲特的那句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在她看来,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大学四年,只要踏踏实实,打牢基础,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去提高自己,荣誉等等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必刻意追求。余萌建议学弟学妹们平时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注重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她对大一、大二没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感到遗憾,这使她缺少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不过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她开始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余萌坦陈,四年的光阴她最为重视的收获,不是满满的荣誉,而是她由心底而生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自信。08年寒假,我国南方雪灾肆虐,她随父母所在医院组织的医疗分队走进湖北重灾地区,义务为冻伤患者服务;日常生活中,她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和同学相处融洽,乐于助人。大二时考虑到班里困难同学较多,她主动捐出2000元作为班费。课程设计期间,主动帮助同学熟悉软件和设计流程,深受同学们好评。

 

对于自己的专业,余萌有着极强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她始终要求自己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结构,对普遍偏难基础课的精雕细琢最终让她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保持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为日后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科数学考试成绩两次均为99分,在全院近500名学生中名列前茅;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基础科、专业课成绩均获专业第一。在刻苦学习中,余萌渐渐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特色,成为她学习的法宝。第一件法宝,是极为高质的课堂效率,在她看来,认真倾听并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最效也是最优良的学习习惯。第二件法宝是图书馆里长年累月的阅读。余萌经常在图书馆三楼的阅览室里选择自己想看的书,静静地享受读书的乐趣,久而久之,极大地拓宽了知识面,为她奠定了知识的广度基础。余萌是一个善于思考并且喜欢思考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深入思考”是她的一个爱好,在这种潜移默化式的努力下,她的思维层次逐渐提升。

 

在竞赛方面,余萌作为主力队员获得了“ZLG”杯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成功参赛奖、校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校学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枣庄市徐庄土地合作社调研报告》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校一等奖、山东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2009年《多功能智能家用电力控制系统》获得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2009年“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参赛作品《一种基于P2P网络的用户可编程的家庭智能平台》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山东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大三时,她和队友一同完成了基于P2P网络的用户可编程的家庭智能平台的设计。 这些硕果,无不由辛勤的汗水浇灌。而面对竞赛,余萌喜欢把功夫下在平时,一点点地积累素材,一道道地做往年的试题,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理念,最终斩获各类奖项。


    在研究上,余萌参加过各种高质量的工程实践。她深知学习和研究中的不同之处,比起按部就班地学习,余萌更喜欢研究中那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为了让学弟学妹们也能稍微体会到研究和学习的不同,她给出了几条建议:第一,多参加各种竞赛,获奖与否在其次,关键是获得一种经验;第二,多和人交流,余萌特别注重这个方面,她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是跟其沟通能力和情商有着巨大关系的,她的成功,除了自身实力过硬之外,良好的沟通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临近毕业,深深的留恋与不舍从余萌的心底泛起。面对即将离开的校园,看到还在奋斗中的学弟学妹,余萌希望他们也能努力加油,让自己的才干像滚雪球般迅速增长,争做哈工大(威海)的骄傲!

 

·学生记者 陈知文 陆宇骁李志明  蒋佩清/文·

 

 

       璞玉浑金  淑质英才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张玉英



她温柔善良,始终面带微笑;她执着自信,从不轻言放弃;她认真负责,身兼数职却事事尽心;她勤奋要强,抓住身边每一个锻炼的机会。无论何时,她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是她——第八届“十佳大学生”张玉英。

 

07年的夏末,她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哈工大(威海)海洋学院,学习自己喜爱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她从一个新的起点踏上了人生新的道路。 “成长·收获”是她过去近三年的大学生活的最好诠释。

 

初到大学,她就被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自由开放的空间深深地感染着,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争取着任何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从校国旗班的选拔到假期业余工作的招聘,从羽毛球比赛到各种征文活动,她都在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中一步步体会到大学带来的激情与活力。参加活动的过程,不仅让她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且让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在他们身上她学到了很多知识,更看到了青春应有的张扬与朝气。她立志要和优秀的学长们一样,让自己大学无悔。

 

刚入校懵懂的张玉英在首次班委竞选中,就当选了班级的生活班长。未满十八岁的她尚未脱离高中的稚气与羞涩,但她坚持真诚待人,真诚处事行事的座右铭,认真地把手上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也许正是因为她的认真和努力,大一下学期她又当选为基础学部部长联席会E组生活部部长,并加入院学生会生活部。一年的工作让她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她的认真和努力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与称赞。

 

在大二第一学期,她当选了班长。面对大家的期许,她唯有更好的努力。于是“A4纸回收”、“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社会调查”、“图书馆义务劳动”、“班级趣味运动会”、“爱心释梦行志愿者服务”、“纪念5.12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的活动,我们都看到她带领同学们活跃的身影。大二下学期,她经过层层考察和选拔,成为了一名校团委书记助理。在这个位置上,她协助老师处理工作文件,为组织活动出谋划策,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大提高,工作也得到了团委老师的认可与赞赏。

 

大三上学期,经辅导员的推荐她参加了校学生会主席的竞选。虽然没有在校学生会工作过,但她仍然尽心尽力地把学校安排的每一件事力争做到完美。凭借自己丰富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最终成功通过层层面试成为了第五届第一任校学生会主席的候选人之一。学期结束时,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种学生工作,专业成绩依旧名列第一。

 

 “机会向来都是朴素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它才会变得耀眼” 。这是她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她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她抓住了每一个锻炼自己,成长自己的机会,慢慢地完成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

 

基础学部生活部部长、班长、院团委副书记、校团委书记助理、食品党支部书记、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国家奖学金、一等人民奖学金、社会活动优秀单项奖学金……这一个个的称号和奖项让我们眼花缭乱,以校园“十佳大学生”的身份远赴哈尔滨本部参加哈工大九十周年校庆的经历更让我们羡慕不已。

 

有人说她是幸运的,获得了很好的机会,不能说没有幸运,但更多的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她明白,思想比行动更重要,真正的机会最初都是朴素的,只有经过主动与勤奋,它才会变得格外绚烂。这个热爱文学的女孩,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是她不变的生活航标,正如她被评为十佳大学生的理由一样:璞玉浑金,淑质英才。张玉英将用勤奋和恒心走出一条花开不败的成长之路。

 

·学生记者郭婉婉 乔羽 苏文慧 杜笃/文·

 

启迪智慧  放飞激情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谢爽

 

谢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06级学生,大学四年曾多次获得哈工大“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学校优秀实践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带领其创新小组设计研发了智能控制管道超声波探伤机器人,在十一届挑战杯上荣获山东省特等奖,以专业第一的身份被保送至哈工大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读研。

 

在谢爽看来,人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他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把保研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之一。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四年磨一剑,在校期间,多科目、多学期取得专业第一,3次获得一等人民奖学金。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他还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身边的各种知识,积极开拓自己的视野。英文是他的强项,他不再满足单纯的课堂教育,自考了雅思。艺术、文史是他的业余爱好,经济哲学他也及时跟进。他不仅通读了许多史籍名著,还学以致用,接盘股市,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谢爽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是学生工作也是他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和服务中他学会了更好地奉献。身为班干部的他,需要奉献时向前跨一步,获得荣誉时向后退一步。他组织全体同学开展集体自习等活动,督促班级同学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级整体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平时,他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丰富的班级活动不仅受到了同学的好评,还使他荣获了“优秀团干部特殊贡献奖”,3次获哈工大“三好学生”。

 

在学生会工作期间他尽职尽责,尤其是担任材料学院学生会文娱部部长时,学生会的各项重大活动上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别出心裁的创意,在学院毕业生联欢会、寝室文化节、第二届校园读书节等活动中为学校师生献上了一次次精彩的视觉及精神盛宴。

 

为了巩固专业知识,进入大三后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创新。他深知集体的重要性,开始组织团队进行创新活动。作为队长,他不仅要专注技术,通懂涉及的各个领域,更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带领全队共同克服困难。谢爽和他的队友们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最终确定了“智能控制管道超声波探伤机器人”这个课题。他们经历了很多人生中意义非凡的“第一次”:第一次使用高速机床,第一次使用高温加热炉,第一次为了一个拉簧跑遍市里各个五金店,第一次冒雨光顾威海数十个废品收购站……风雨之后,终现彩虹,谢爽带领他的创新小组设计研发的项目在十一届“挑战杯”竞赛中荣获山东省特等奖。该项目的成功在学院起了积极示范的作用,调动起了全院的创新兴趣,各个创新小组纷纷涌现。

 

四年的大学生活,谢爽收获颇丰,以自己的不懈努力为大学生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未来已在他面前展开新的蓝图,谢爽将继续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信念来激励自己,以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来勉励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攀登人生新的高峰。

 

·学生记者  杨国静 杨冬玲吴晓菲/文·

 

预则路长 谦则山高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吴建宏

 

 

他,言谈温和谦逊;他,用词严谨简洁;他,举手投足间沁透无比的亲和。他就是第八届“十佳大学生”、来自汽车工程学院07级车辆工程专业的吴建宏。

 

高中时代的吴建宏曾把清华大学当作自己的高考目标,当与之失之交臂,来到坐落于这座海滨小城的哈工大(威海),激励自己的考研目标仍是清华大学。当他与心目中理想的车辆工程专业又一次擦肩而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韧,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功地转入车辆工程专业。

 

吴建宏用极其简洁的话语描述他的刻苦坚韧——“我一直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笑谈大一的占座风波,不甘每次课堂都坐在最后,于是6点钟晨起占座自习;他为自己制定适度的近期目标和足以激励自己的远期目标,有计划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他利用暑假时间自学大学物理等课程,以弥补转专业后比其他同学多花费的时间;他佩服精力旺盛的室友跟同学,不论在寝室还是班级,激烈的竞争让他有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他渐渐清楚自己的弱点——心理素质差,便常常告诫自己“就算失败也不懊恼”;他总是感觉时间远远不够,总是希望自己一直“不停歇”;他以“学以致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活动,并多次获得优异成绩;他自学复变函数、流体力学等许多基础科目,阅读《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书籍,积极向“博学”的目标靠拢。他的付出也得到了肯定,三年来,他曾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2次、二等奖学金1次,并有多门课程成绩名列专业第一。

 

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吴建宏还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充实课余时间,给自己不断向前的动力。他热爱数学,因此致力于数学建模,并自学MATLAB等有关处理软件。大三下学期,他参加了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经过33夜的奋战,最终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他一直坚持不变的理念。涉猎多学科的吴建宏相信“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也必须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耐心领悟这一思想”。他参加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设计并完成了“一种基于锥式摩擦副可反复使用的索降逃生装置”,获得了校级三等奖。

 

吴建宏还是班级里的热心人。他所在的车辆5班是一个全部由转专业同学组成的特殊的班集体,在大二时才组建,每一位同学都是大一各个专业的佼佼者,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地投身班级建设。吴建宏从大二起担任学委,以身作则,刻苦学习,期末考试班里有九名同学成绩跻身专业前十;大三上学期,他担任班长,在班级里带领同学一起营造了求知创新的火热氛围,并且有多人次、多个团队在创新设计比赛中获得校级、省级奖项。车辆五班也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班级”、“哈工大优秀团支部标兵”、“哈工大三好班级标兵”。吴建宏认为他的优秀更多源于班级集体的优秀。

 

一路走来一路歌,鲜花和掌声与他相伴。之于荣誉,他记起一位学长曾告诉他的话,“大学里,不能太急功近利,但是必须努力争取,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来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他说,这句话一直存留他的脑海中,一直在警示他自己。荣誉加身却仍平易近人,不变的是他温和的笑颜。

 

 预则路长,谦则山高。他笑言“走在山里边,你看不到山的全景,唯有到达最高峰,目光才能及至更高、更远的地方!”

  

                ·学生记者 朱磊 刘梦依 陈隆/文

 

 

用思想指导自我

——记第八届“十佳大学生”张晓磊

 

海洋学院07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张晓磊以其优异的成绩、出色的社会实践工作以及突出的科研竞赛表现获得了我校2010年“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近日,记者走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国家奖学金、一等人民奖学金、二等人民奖学金、全优奖、哈工大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山东省优秀学生等荣誉背后的张晓磊,聆听他的成长故事。

 

初入大学,很多学生都会有着不同程度的迷茫,而张晓磊却有着明确的目标方向。他坚信:“人总要有长处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他努力学习英语,让自己从入校伊始就走在了大多数同学的前面。他刻意培养着自己对英语的兴趣,努力在身边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辛勤的付出让张晓磊获得了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特等奖。

 

身为院学生会学习部长的张晓磊,在学生工作中受益匪浅。他说:“在学生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协调能力。” 他所参与组织过班级“寝室一帮一,全班共奋进”活动、海洋学院“学风建设月”等活动,获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山东省优秀志愿者的张晓磊,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表现出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从入校到现在,张晓磊参与了每一个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习,因为他表示实践只是生活的点缀,学习才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大一大二时曾经去看过“十佳大学生”评比的张晓磊如今也获得了这项殊荣。采访结束时,马上就要迈入大四的张晓磊希望通过记者告诉学弟学妹们:“大学四年不要虚度光阴,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思想。用思想指导人生,也用思想成就人生。”

 

·学生记者 于晓婉  庄丽哲  孙风鹤  张凯  俞健舒/文·

 




编辑:哈工大(威海)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