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赢威海疫情阻击战,守护校园安全稳定,理学院党委迅速响应、精准施策,严格落实省市和校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号召全院师生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为师生提供暖心、安心、放心的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提高站位,坚决贯彻落实防疫要求。院党委书记李晓玲牵头迅速制定《理学院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学院党委先后召开两次全院教工线上会议,及时将上级和校区疫情防控会议精神全面传达给每一位教职工。党支部及时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党员,对因事未能及时参会的教职工,以“补课”方式单独精准传达,确保全体教职工熟悉理解校区疫情防控要求,严格做到不瞒、不漏。理学院数学系学生第二党支部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开展“疫路同行 共向未来”三校支部联建活动,共同研讨疫情突发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如何发挥“最后一公里”作用。
守好阵地,将课程思政融入线上教学。随着在线教学的开展,学院老师们纷纷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线上课堂。秦泗甜老师在帮考研复试学生补课时强调要将专业知识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姜薇老师组织《微积分》教学组召开“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王雪臣老师将热点时政作为思政素材融入线上教学。于战华老师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引导学生用公式求解通讯卫星电波覆盖地球面积,用航天精神坚定学生科技报国的决心;毛晓芹老师的《大学物理》课将中国高铁、中国航天以及冬奥会等元素融入课程,让同学们感受“中国速度”和民族自豪感。青年教师王振宇利用课程交流群引导学生利用好“居家抗疫”的宝贵时间,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
精准帮扶,师生联动助力“学困生”。学院党委牵头成立“一帮一”党员志愿服务队,招募通知一经发出,76名教师和学生党员踊跃报名。秦泗甜、潘玉寨两位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带头报名,目前志愿服务队已与36名“学困生”一对一“结对子”,“包干到人”,通过线上帮扶和心理疏导帮助“学困生”学业不掉队。此外,学院党委广泛发动班主任、学业导师、研究生导师组织线上班会,云端陪伴班级同学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
暖心服务,及时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班主任李文学向班级发起了《健康居寝生活倡议书》,集中组织寝室清扫、通风、消杀,保持“居寝”环境健康卫生,预防传染病发生。副书记桑峰积极帮外出考试学生协调离威乘车手续,并腾出房间给考研复试学生使用。面对学生理发需求,韩艳华和李文学老师主动贡献剪发工具,辅导员魏豪带领学生成立“劲松理发”为学生免费理发。秦泗甜和潘玉寨老师想方设法解决居家隔离教师的急难愁盼,每日一次问候、帮孩子买零食、帮电车充电,类似的小事不胜枚举,解决这些小事就是解决了师生们的“大事”,师生相互搭把手,共同架起爱心传递的桥梁。
多彩居寝,勾勒一笔抗疫的青春活力。校园封闭,居寝生活,理学院同学们依然在小小寝室天地中绽放着青春活力。大一邹杰同学带领舍友们坚持每日英语晨读,早饭前的口语练习奏响了春日校园灵动的乐章。大二赵一帆同学居寝期间向舍友学习小提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疫情阴霾中奏响春暖花开的旋律。大四学霸庄思贤同学主动加入餐厅志愿服务中,早上9点赶到餐厅帮忙打饭送饭,分担餐厅人员紧缺的压力,充分发挥一名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的先锋作用。大四吴亚凡、冯子齐同学一边准备考研复试和就业面试,一边在九公寓值班室值班,一到饭点又在公寓楼下帮餐厅买饭,常常忘记了自己吃饭。理学院的青年学子在抗疫的战场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校园抗疫中绽放绚丽之花。
心系威海,做好抗疫一线的坚实后盾。在威海市众志成城、全力抗“疫”的进程中,广大医务人员、人民警察、街道工作人员冲锋在一线,而他们的子女在家没人辅导学业,缺少父母陪伴,学院党委副书记桑峰和大二何晓菁同学联系到威海市团市委,主动对接羊亭镇33名中小学生,招募33名大学生志愿者与抗疫一线工作者的子女一对一结对子,持续开展一学期的线上辅导和心理陪伴,为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解决孩子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向“大白”们致敬。大一的张鑫乐同学主动担任威海实验中学居家隔离学生的“小导师”,冒着清晨的凉意跑去宿舍阳台线上辅导初中生的竞赛和学业,被同学们称作“阳台哥”。
闻令而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枕戈待旦,坚守点亮希望之光。春寒即将过去,校园的迎春花必将迎风盛开。
编辑:哈工大(威海)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