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山海蕴藏菌物商机,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
——哈工大(威海)理学院的驻村日记
在农村,过去剃头酒、搬家酒、满月酒、喜事、丧事……不仅家家都要办,还会讲排场、比阔气,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沉重的负担。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经过两年多治理,各地围绕移风易俗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也要看到,在很多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依然甚嚣尘上。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怎样找到适合发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 这个暑假,来自理学院的10余名同学驻扎在威海市的5个乡村街道,以实践丈量大地,深入了解威海市各个村庄的地理位置、人口、主要产业、红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校地产学研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月1日上午,在荣成市崂山街道,参加实践的同学与荣成市团委主要领导、崂山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部分村委与第一书记、村干部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座谈会上,同学们对崂山街道的基本概况、贫困户脱贫摘帽情况、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以及一村一产业基地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自己所在村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交流。座谈交流后,实践团开始在村内进行驻村实习实践,实际调研考察,他们仔细考察村庄的村情村貌,着重了解了乡村人民对于农产品生产及销售、农业技术获取及学习、生活环境污染及保护、乡村文娱活动及教育保障、村民生活收入水平等实际需求问题,精准认识和把握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多次对话基层驻村领导干部,聚焦驻村工作队与各村基层工作开展情况,多角度探寻各个村庄发展之路。
东庄村位于崂山街道中南部,属沿海村,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集体经济,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上马光伏发电项目,不占用农田,不需要人工,是乡村振兴的工作的样板。
南沽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村居从“面子”到“里子”,探索“文明实践+信用”新模式,村里设置信用基金,为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先进典型进行奖励。如今,在征信激励政策的鼓励下,南沽村志愿服务活动一呼百应,真切的走进了群众心中。
崂山屯村作为曾经的小渔村也乘着“产业融合”的东风,将养殖与旅游相融合,“赶海经济”火了起来,许多游客慕名前来。作为全国文明村,地宝圈村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两边是层层绿树,村民们怡乐田园、闲话桑麻,仿佛进入了一片世外桃源,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先后获得市级城乡环卫一体化示范村,诚信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
雨夼村以种植业为主,有草莓,樱桃,葡萄等各种水果种植,村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休闲观光+草莓采摘+农家乐为主题的观光游。为了发展村民经济,今年在威海市的支持下,粮油加工工业将入驻村庄,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升品质。
当然,在驻村过程中,同学们也发现,目前农村常住居民“老龄化”严重,村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乡土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也很突出。正如荣成市东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波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急需寻找能为乡村提供从“输血”到“造血”功能推进的新动力能源,这样不仅能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还需不断地熟情况、找路子、谋发展,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一周的驻村实习,不长也不短。团队成员用镜头记录着美丽乡村的云卷云舒、和风雨露、流水青山,记录着各个村庄的百年发展图景,记录着一位位普通农民的平凡伟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理学学子也将继续努力,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8月9日-10日,哈工大(威海)理学院邀请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济南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任鹏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唐利华,赴乳山市南黄镇靠山村,荣成市夏庄镇北山冷家村、马鞍埠村开展产业调研与技术指导。
专家组先来到乳山市南黄镇靠山村,现场考察了威海渔耕时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羊肚菌种植大棚、菌种生产车间及产品烘干车间,该公司以羊肚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已建成乳山、文登、荣成等8处规模化羊肚菌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500亩,已成为威海市菌类产业规模最大、羊肚菌品类最全的现代化智能化骨干农业企业。专家组与南黄镇党委书记冯玫瑰及班子成员就南黄镇产业布局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指示,依托“千里山海·自在威海”旅游线路布局,结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院士提出的三物(植物、动物、菌物)循环理念,因地制宜提出构建林菌共生模式,高效利用林果废弃物,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示范菌渣有机肥利用技术,建设特色研学及科普教育基地,实现农业循环及产业融合,在“千里山海”旅游线路上打造出一颗闪亮明珠。
专家组考察了荣成市山冷家村、马鞍埠村的羊肚菌高效栽培项目。荣成天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羊肚菌菌种培育、研发、粗精深加工、销售、果菌循环及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是一家新型专业化农业公司,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羊肚菌产业基地项目,已建成4座连栋种植冷棚,是目前威海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连栋大棚,年产羊肚菌超过3万斤。当前羊肚菌产业中存在产量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专家组从种源、菌种、营养袋、土壤、环境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并提出了菌菇立体栽培、多品种周年生产、菌菜轮作、共生等技术模式,相关建议得到了企业家及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可。
威海市食用菌产业在实现共同富裕、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次专家组前往基地调研深入了解了乡村栽培食用菌技术需求,发挥了人才和技术优势,为进一步产学研合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在羊肚菌粗、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打造集产、学、研、贸等为一体的羊肚菌综合基地,全力建设羊肚菌完整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发展,助力威海农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哈工大(威海)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