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星】李文学:一位学生心目中的“大先生”
发布单位:理学院        浏览次数:635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7日


 



 


在网上搜索《毕业季——想念哈工大(威海)的36个理由》(发表于简书,2016.05.25 23:58:17)一文,你一定会被第23条吸引住:“教工数的李文学老师,给我勇气改变自己。”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师之大者,立德铸魂。能用一堂课或者一门课,能用最难的工数课,给一个迷茫的孩子改变自己的勇气,是何等的侠义之举,又是何等的“大先生”才能做得到呢?




因为得“道”,所以传“道”:向王克老师那样做好人、做好老师、做好学问

同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场合,一样的道理,一样的深情。在2020级新生的第一次班会上,李文学老师再次分享了自己“知耻而后勇,砥砺而攀登”的成长体会。邻家大哥哥般的娓娓道来,真情实感一如既往,不同的是更多了一些人生的积淀和感悟,是从当年校区最年轻的博导到如今始终在学生心中“名震江湖”十余年来的坚守和历练。

结缘威海校区,他得遇改变自己一生的恩师。20049月,李文学从哈尔滨来到威海校区攻读硕士学位,遇到了第一位对他影响至深的导师、“人生的指路人” 丁效华老师。在丁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学俄语出身、英语基础为零的李文学从最难处突破自我,捧着英语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翻译,向厚厚的一摞英文专业文献发起了新的进攻。一年以后他终于能大致读懂英文专业文章,能跟上学术研究的前沿了。在跟随丁老师读研的过程中,李文学的研究能力突飞猛进,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能力等也都迅速提升:“我逐渐看清楚、想明白,钻研学问、教导学生是我一辈子要走的路,我必须认真起来,坚持下去。”

攻读博士学位,他得到“师德模范”王克老师的谆谆教导。2006年,李文学遇到了“这一辈子最受激励的一件事”。在丁效华老师的推荐下,从2005年暑假开始参加王克老师讨论班的李文学,因为积极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得到老师关注和认可,成长为王克老师在威海校区招收的第一个博士。同样学俄语出身的王克老师给了李文学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他细心整理了当初自学英语的材料送给李文学,并逐字逐句帮他修改英语论文。在王克老师的建议下,李文学博士期间并没有急于投稿发表论文,而是把所有的本科专业课程重听了一到两遍,花费了大量精力夯实基础,为后来的厚积薄发、攀登科研高峰创造了条件。

跟随王克老师攻读博士3年、伴随老师工作10年的经历,坚定了李文学一生追随的决心。王克老师指导学生、关心学生事无巨细、严格要求,科学研究厚积薄发、甘当人梯等优秀的品质深刻地影响着李文学,“向王克老师那样做好人、做好老师、做好学问”成为他矢志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多年来,李文学始终秉承王克老师的教诲,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课堂上,他风趣幽默,用自己亲身体验将知识形象地传授给学生,用平易近人的态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讨论班里,他继承了王克老师讨论班的优良传统,在平均每周四次每次至少两小时、每个假期至少20天的高强度的讨论班上,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确定一个题目、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如何投稿、如何改稿等,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课题组里,他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他用自己的经费支撑课题组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接触追踪最前沿的数学知识,指导学生撰写发表高水平论文。“学生把最宝贵的时间交给了我,所以我要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把论文第一作者让给学生,他们会有更好的发展,也许我不能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数学家,但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

一样的初心,一样的坚守,一样的奉献,一样的追求。李文学是这么学的,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因为敬业,所以乐业:“学生成长的渴望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学生进来了,我肯定认认真真地带好。”

能把学生们最“挠头”的数学课变成最抢手的课,李文学把敬业和乐业最优化的结合在了一起。尽管已经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异、学生评教优秀的“老”教师了,尽管已经是数学系负责本科教学的副主任了,李文学仍然坚持不管再忙再累,都要提前抽出大块时间对第二天即将上的课程进行再备课再梳理;每当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都及时和同学们分享。

“下大力气琢磨找准‘引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点的联系,想尽办法把学生‘摁’在课堂上,把知识‘灌’进去,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充分‘发酵’,知识才能顺利消化。”李文学讲课努力追求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宗师境界,他的课堂看似随意,一部电影、一个段子都可以成为课堂的“引子”,在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讲极坐标,他用电影《异次元骇客》引入;讲洛必达法则,用诸葛亮的八卦图引入,这也成了“观海听涛”上的热帖“文学哥的洛必达八卦图”;讲函数的连续性,他用山东的酒文化做引子,“头天晚上喝多了,第二天还得‘透一透’,为啥呢?让身体有个适应,这就是个连续性的问题。”在精心引入的基础上,他很注重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加强过程调控。他在每堂课上都会设计3-5个兴奋点,在合适的时间“抛出去”,把学生“拉回来”,使将近200人的大课始终激情澎湃。

每一堂课的精彩铸就了李文学在讲台上的传奇。他的工科数学分析课始终“火爆”,10点的课,8点就有学生陆陆续续来占位置,9点半座位全满,后来的学生只能站着听课。学生们亲切的称他为“文学哥”,在论坛上、贴吧中对他的课不吝赞美:“文学哥的课人气很高很高,听过就知道!”“刚听完文学哥用武松和西门庆讲的常微分方程,大爱文学哥!”“李文学老师把我们带进了数学的天堂,我在那里触摸到了数学。”“史上最完美老师,我们的工数男神。”“李老师的工数课比学子餐厅还挤啊。”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只有能爱更多孩子的人,才能教更多的好孩子”。今年的76日,刚刚有条件开放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学生返校申请时,一封别具一格、甚至有点“不符合规矩”的《本科生返校申请》信,一下子让很多人在惊讶之余又深感佩服。李文学老师为参加他面向全校开设的《学术论文写作实践》课程的38个同学一起提出了申请,这背后饱含着难以言表的付出和担当。2009年起,李文学开始带领团队指导本科生进行科技论文写作,以科技立项的形式培养本科生124余人

在李文学的带领下,由讨论班、课题组、课程班本科学生以及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学生团队规模日益庞大,科研成果战绩也不断刷新着学校的记录。团队中的大多数学生凭借发表SCI论文留学到国外知名高校或者保送至国内高校继续深造。其中,2016级本科生徐亨磊获得苏格兰科学院院士毛学荣教授的支持,免学费直攻博士,同时拿到国家CSC项目支持,实现零支出国外名师读博;2015级最具影响力本科毕业生余品锐,毕业时发表2SCI论文,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2012级本科生刘爽毕业时发表3SCI论文,直攻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科研之旅等。他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80余篇。其中,中科院123篇,高被引论文7篇,热点论文3篇。发表的期刊包括AutomaticaChaosIEEE Transactions系列,Nonlinear Analysis: Hybrid Systems等顶级期刊。他指导的学生许瑶、刘艳等先后获得哈工大春晖创新成果奖,武永宝获2018年度威海校区唯一的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团队中还有很多同学获得工信创新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哈工大优秀硕士研究生金奖、优秀硕士论文,多人获得硕士、博士国家奖学金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带领他们打开科研的大门,扶持他们走上更高的舞台,让他们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李文学倾尽全力最希望做的事情和最自豪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他带领的网络科学与控制理论研究团队发表SCI论文90余篇,近三年,共发表SCI论文42篇,期刊有控制领域三大期刊之一的Automatica等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30篇,SCI论文总引用次数高达1282H因子达22。他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3次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同时被8SCI期刊认定为杰出审稿人。课题组的3篇高被引论文得以支撑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专业第四轮学科评估。根据20205月份Web of Science数据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共有42篇高被引论文,其中他所带领的团队高被引论文占全校高被引论文六分之一。

 



因为不惑,所以解惑:“先定一个小目标,第一个学期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不挂科可好?”

虽然还没到不惑之年,但李文学已经成功的把成长路上遇到的疑惑化作探索的兴趣和不竭的动力,一点一点、一批一批、一级一级地影响着更多的人。

“以后你们成为了高校老师,也要像我一样,要成立属于自己的课题组,要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为国家、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李文学不仅是在教学生学习,更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努力地为每一位学生指明一条更为宽敞的道路。作为王克教授的第一个博士,在王克老师突发疾病去世以后,他把悲痛化作春泥护花的行动,参加了王克老师先进事迹宣讲团、“八百壮士”精神宣讲团,在一校三区、省内高校等共作报告会7次,受众万余人。在哈工大百年校庆之际,以李文学老师为首的王克老师的学生们以王克老师的名义自发捐款10000元,为母校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把师门的薪火传承、学子的拳拳心意镌刻在了百年校庆墙上。

202099日,在共和国的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哈工大新百年一校三区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李文学幸福的领到了第七届“我爱我师——我心中的好老师”的奖牌。“学生的成功和认可,是我接续奋斗、一往无前的最大动力!”。

已经是哈工大先进个人、哈工大先进工作者标兵、齐鲁最美教师提名奖、“我爱我师——我心中的好老师”获得者的李文学老师,今年再次主动请缨担任新生班主任。在96日的第一次班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体会之后,李文学郑重的提出了班级的第一个小目标:“先定一个小目标,第一个学期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不挂科可好?”在这之后,李文学老师和同学们又开始新一轮共同成长的进程:

920日开展班级团建拓展训练,

926日组织班级参加“榜样的力量——理学院优秀校友报告会”,

930日和班干部座谈交流班级建设,

┈┈

 李文学带着他的班级正在朝着第一个小目标努力着;因为他坚信,实现好了班级的每一个小目标,终将成就每一个最优秀的同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一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李文学和同事们是这么想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编辑:哈工大(威海)理学院